1. 首页 > 好玩网游资讯

清朝皇帝登基时间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5-02-23
摘要:一、清朝皇帝登基时间? 1、努尔哈赤(清太祖),年号天命,在位时间始于1616年,结束于1626年,在位时间11年。 2、皇太极(清太宗),年号天聪、崇德,在位时间始于1626年~1643年,,清朝皇帝登基时间

 

一、清朝皇帝登基时间?

1、努尔哈赤(清太祖),年号天命,在位时间始于1616年,结束于1626年,在位时间11年。

2、皇太极(清太宗),年号天聪、崇德,在位时间始于1626年~1643年,在位时间17年。

3、福临(清世祖),年号顺治,在位时间始于1643年,结束于1661年,在位时间18年。

4、玄烨(清圣祖),年号康熙,在位时间始于1661年,结束于1722年,在位时间61年。

5、胤禛(清世宗),年号雍正,在位时间始于1722年,结束于1735年,在位时间13年。

6、弘历(清高宗),年号乾隆,在位时间始于1735年,结束于1795年,在位时间60年。

7、颙琰(清仁宗),年号嘉庆,在位时间始于1796年,结束于1820年,在位时间25年。

8、旻宁(清宣宗),年号道光,在位时间始于1820年,结束于1850年,在位时间30年。

9、奕詝(清文宗),年号咸丰,在位时间始于1850年,结束于1861年,在位时间11年。

10、载淳(清穆宗),年号同治,在位时间始于1861年,结束于1875年,在位时间14年。

11、载湉(清德宗),年号光绪,在位时间始于1875年,结束于1908年,在位时间34年。

12、溥仪(清废帝),年号宣统,在位时间始于1908年,结束于1912年,在位时间3年。

二、明朝皇帝登基服饰?

明朝皇帝登基穿12章衮服,戴12琉冕冠

三、宋朝皇帝登基的帽子?

这个帽子叫通天冠,也叫高山冠。

四、古代皇帝登基的文言常识?

1、登基:也说登极,即帝王位,元关汉卿的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后来高祖登基,传到如今,国步艰难,一至于此!”中的登基;

五、开国皇帝登基时的祭文?

先皇骤崩,归于五行,朕承皇天之眷命,列圣之洪休,奉大行皇帝之遗命,属以伦序,入奉宗祧。

内外文武群臣及耆老军民,合词劝进,至于再三,辞拒弗获,谨于今时祗告天地,即皇帝位。

深思付托之重,实切兢业之怀,惟我皇侄大行皇帝,运抚盈成,业承熙洽。

兹欲兴适致治,必当革故鼎新。

事皆率由乎旧章,亦以敬承夫先志。

自惟凉德,尚赖亲贤,共图新治。其以明年为XX元年。大赦天下,与民更始。所有合行事宜,条列于后钦此!

六、0岁岁登基的皇帝?

没有0岁的皇帝!最小的皇帝刘隆出生满白天登基!

刘隆 :登基出生刚满百天

刘隆(105年—106年9月21日),即汉殇帝,汉和帝刘肇少子,养于民间,东汉第五位皇帝,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,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,一岁时夭折,也是中国历史上是寿命最短的皇帝,谥号孝殇皇帝。

  刘隆当皇帝因为年幼,由皇太后邓绥临朝听政。

  汉殇帝刘隆,字盛,生于元兴元年(105年),是汉和帝刘肇的小儿子。 刘隆的父亲汉和帝刘肇在世的时候,生了许多皇子,但大都夭折。汉和帝以为宦官、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,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。

  元兴元年十二月(106年1月)辛未日,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 ,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。按照传统,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,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,多年不愈,汉和帝皇后邓绥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。于是立刘隆为皇帝,是为汉殇帝,改年号为延平,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 ,邓绥进升为太后,并由邓绥临朝听政。

  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(106年9月21日),在太后邓绥发号施令之际,仅当上220天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,年仅一岁,因夭折而亡,故上谥号为“孝殇皇帝”,死后葬于康陵。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、寿命最短的皇帝,他被史家称为“八月皇帝”或“百日皇帝。

  汉殇帝即位后,由邓太后临朝听政。邓太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有力的措施。其一,反对淫祀。其二,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,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。延平元年五月,即下诏大赦天下,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,以“柔道”制天下。其三,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,宫女入宫不绝如缕,以至宫女如云,造成“内有怨女,外有旷夫”的局面,并且加重汉廷的财政开支。

邓太后自幼入宫,对此甚为了解,延平元年六月,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。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,在积极治国的同时,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.统治。延平元年四月,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将军,控制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。

  延平元年(106年)四月,鲜卑人中的辽东鲜卑突然再次攻打渔阳郡(今北京密云西南) ,大抢一通后满载而归。渔阳太守张显接到报告后大怒,叫上几百个弟兄,出塞追击撤退的鲜卑人。鲜卑人渐渐把汉军引入危险地带,严授劝张显不要再急于追击,以免中鲜卑人的埋伏。严授建议先安下营寨,派出轻骑兵去打探一下再追也不迟。严授的主意很稳妥,但张显不听,反而认为严授胆小,气得几乎当场就要斩杀严授。

最后张显虽然没有阵前斩将,但终究不听严授的建议,下令急速追击,结果真的中了鲜卑人的伏击,张显中箭阵亡,手下士卒四散逃跑。只有那被张显称为“胆小鬼”的严授,不仅没有逃跑,反而杀死多名敌人,自己身负十余处伤,最后战死。邓绥接到渔阳战役的消息后非常感慨,亲自为烈士写文章予以褒奖,又赏赐烈士家属很多钱财,还提拔他们的子弟做官。

  从此以后,鲜卑人在历史舞台上登场的次数日益增多,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。

  邓太后除对一些弊端进行调整、革除外,还十分注意节俭与劝农。延平元年六月,诏令减损膳馐、帷帐、珍玩等耗物费工之物。此后,还下令郡国贡奉仅为原额的一半,御府、尚方、织室所负责的锦绣、冰纨、绮罗、金银、珠宝、玳瑁、雕镂等玩弄之物,一律不再继续造作,从而减省巨大的财政开支。

七、万历皇帝怎么登基?

万历皇帝登基时,遵古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礼仪后,才算是正式的成为了新的皇帝。皇帝登基的前期工作有司设监、尚宝司、教坊司等部门做好准备。登基当天,再有礼部的官员分别到天坛、先农坛、太庙告知祖先,然后新皇帝登上天安门等待百官到来祝贺,司礼太监正式宣读诏书,确认新皇帝的身份。

万历皇帝是明朝皇帝中最具有代表性,九岁登基,在位48年,作为一国之君,一举一动都代表这个国家,如若有不合礼数的地方,可是丢国家的脸面。即便是九岁登基的万历皇帝还是个孩子,但在礼仪方面也要进行严格的要求。

明朝恢复了被元朝破坏的华夏礼仪制度,冠礼在明朝实现了第二次复兴,所以明代冠礼比较盛行。

谦虚是古人的优良品质,哪怕是关系到皇帝继位的大事。朱翊钧已经是官方认定的唯一皇帝了,但是九岁的他还必须要做一套谦让礼仪。按照继位的传统流程,全体官员以最诚恳的言语请求朱翊钧继承皇位,不过面对官员的前两次请求,朱翊钧必须严词拒绝,表示自己不能胜任的态度。到了百官第三次请求,他才把父亲丧葬放在一边,以国家社稷为重而继承皇位,这一套推辞和接受的过程看似“无聊”却必须有条不紊的进行。

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,明朝皇帝都要在天安门举行登基仪式。《明史·礼志》中记载:“先期,‘司设监’陈御座于奉天门,‘钦天监’设定时鼓,‘尚宝司’设宝案,‘教坊司’设中和韶乐……”皇帝登基场面之宏大,文字已经不能完全表达,只能通过简述登基大体流程来体会一下了。

从万历皇帝参加的各种礼仪,我们大体了解了明朝的许多礼仪,当然我们没有提及的礼仪还有很多,简单聊几句,在平常的聊天之时也能听懂一二。中国是礼仪之邦,礼仪的传承也文化传承的一部分,去其糟粕、留其精华,让我们的中华礼仪文化在现代也能大放异彩。

八、宋朝皇帝登基穿什么衣服?

每个朝代,皇帝登基时穿的衣服,其颜色和款式都是不一样的,尤其是颜色,并非我们现在在电视剧中常见的明黄色,为什么不一样,其实源于一套“五德终始说”。

五德终始说是战国期间阴阳家邹衍提出的。他以为王朝的兴衰自有规则,这规则即是阴阳五行。每个王朝都与五行之一相对应,这是属于王朝本人的“德”。“五德”根据必然的规则互相轮番,也即相克,即木克土、土克水、水克火、火克金、金克木;相生,即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。

他以黄帝为土德,按照这个理论推演,黄帝土德、夏代金德、商代水德、周朝木德,汉代火德、曹魏土德、晋朝金德、北魏水德、北周木德、隋朝火德、唐代土德、后梁、后晋金德、后汉水德、后周木德。木生火,因此宋代是火德,火德服色尚红,所以宋代皇帝登基的服装是红色的。

当然,皇帝的衣服不止一套,宋代主要分为三大类。第一类叫做祭服,是祭奠和庆典所穿。祭服分两片,上衣下裳,上衣是青、玄色,下裳则为血色或纁色(浅血色),也算与宋代火德相对应。第二类叫做朝服,是天子上朝所穿。上衣下裳都是绛色,也即是大红色。第三类是便服,也即是通常办公、生活所穿。这类服色没有那么讲究,上头也没有华美的刺绣。

图片来自网络。

九、新登基皇帝如何设立年号?

在中国古代,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年号,其实都是从《易经》中查出来的。

比如唐太宗的“贞观”年号,就是取自《易经》中的原话:“天地之道,贞观者也。”还有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是“咸宁”,取自“首出庶物,万国咸宁”;以及唐高宗李治的“咸亨”,取自“含弘广大,晶物咸亨”。

除了这些,还有非常多的年号是依据《易经》命名的,比如我们熟知的乾隆皇帝的“乾隆”、隋炀帝的“大业”、宋神宗的“元丰”等等。基本上讲,只要年号中带有“乾”、“元”、“贞”等字的,都是参考了《易经》。

二、祥瑞

中国人总是爱说吉祥话,其实起年号也一样。古人会根据当时发生的一些祥瑞事件,来制定年号的名字。

所谓祥瑞,就是上天出现的一些吉祥的征兆。比如久旱之后下了一场雨,就被称为“天降甘露”,于是便有了“甘露”这个年号。

三国的东吴时期,曾经有人看到一棵树上站着五只色彩斑斓的鸟,于是就有人说这是五只彩色凤凰,所以就把年号定为了“五凤”。

还有,某地的田里种出来了一株奇异的稻穗,也就是禾苗,也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天兆,所以就有了“嘉禾”这个年号。

这些祥瑞事件一般可以和皇帝的德政联系起来,说明上天对皇帝的认可,所以常常被大加宣传,以至于体现在年号上。

历史上,最喜欢用祥瑞来定年号的,当属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。他的年号有“黄龙”,意思是有人看到了一条黄龙降世;还有“赤乌”,意思是有人看到了一种赤色的大鸟,等等。

三、看皇帝的临场发挥

年号,有时候还可以从皇帝的临场发挥中诞生,最喜欢这样做的就是汉武帝。

汉武帝,不仅是第一个发明年号的人,而且还喜欢随心情更改年号。比如,他曾经出门狩猎,途中发现了一只白色的麒麟,所以就把年号改成了“元狩”。汉朝某个地方挖出来一个青铜大鼎,就又把年号改成了“元鼎”。后来,汉武帝还曾去封禅泰山,所以又把年号改成了“元封”。

可见,年号的更改和制定,一度曾是某种不太严谨的行为,完全由帝王的个人心情和喜好来决定。

四、年号还可以表达某些特殊的政治寓意

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,古代的政治家们会用年号来表达一些特殊的政治寓意。

比如清朝的“同治”,诞生于辛酉政变之后,寓意着两宫太后和大臣们共同治理朝政的意思。

再比如说皇太极的年号叫做“崇德”,完全是和明朝“崇祯”的年号对着干。“崇德”代表着崇尚德政,而“崇祯”的意思是崇尚祯祥。德政是以民为本,而祯祥是靠天保佑,所以言外之意是大清比大明更胜一筹。

还有宋高宗的“建炎”,诞生于靖康之变、北宋灭亡以后。宋朝五行属火,所以也被称为“炎宋”。这里的建炎,就暗含着“重建炎宋”的意思。

还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叫“武德”,表示停止干戈和战争,专心德政的意思,和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政治背景是完全相符的。

五、宣示皇位的合法性

当然,年号还有另外一个作用,就是帮助皇帝来宣示皇位得来的合法性。

一般情况下,越是皇位继承有问题的,越喜欢起这种年号。

比如雍正皇帝的皇位就有很多争议,在即位之前他的爵位是雍亲王,即位后,他把年号定为“雍正”,代表雍亲王是正统的意思。

还比如,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,在称帝的时候也饱受非议,于是她一度把年号定为“天授”,表示她的皇位是由上天授予的,谁再议论,那就是和上天过不去。

六、对前代帝王表示纪念

最后,古人还有一种起年号的方法,那就是通过年号来表达对前代贤明帝王的怀念。

这种年号,一般由两个年号各取一字,组合成一个新的年号。

比如唐德宗的年号是“贞元 ”,其实是“贞观”和“开元”两个年号的组合,代表着唐朝两个最辉煌的时期: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。

还有,宋孝宗的年号是“隆兴”,分别是是宋太祖的“建隆”,和宋高宗“绍兴”两个年号的组合,宋太祖和宋高宗分别是北宋和南宋的建立者,所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怀念之情

十、康熙皇帝几岁登基的?

康熙八岁登基,在位六十一年的时间,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。因为顺治帝死得早,所以玄烨八岁那年,就在众臣的拥立下匆匆登上了皇位。康熙登基虽早,可朝政大权一直把持在辅政大臣手上,直到康熙十四岁那年才得以亲政。